《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考点梳理
近年来,基层干部常常被各种“表格”“台账”“留痕”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间和精力被无谓的形式主义消耗,群众的急难愁盼反而得不到及时回应。为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解决“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划出了“硬杠杠”。这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承诺——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干实事、解难题、办好民生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温度与效率。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一文件都出了哪些政策吧!
一、精简文件方面
1.严控文件数量
(1)严格控制临时性、配套类、分工类发文。
(2)年度实际发文数量一般只减不增。
(3)议事协调机构、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和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提出指令性要求。
(4)防止以“红头”变“白头”、正式改便笺、多文合一等方式规避发文数量管理。
2.提升文件质量
(1)坚持“短实新”文风。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部署专项工作或者具体任务的文件一般不超过4000字。
(2)文件应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着重提出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
3.加强评估审查。
地方和部门制发文件应当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性、合法合规性审查,一般不提出报送贯彻落实情况、制定配套文件的要求;除专门文件外,文件原则上不对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工资福利待遇、创建示范、达标、“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等事项提出具体要求。
二、精简会议方面
1.严控会议数量
召开会议严格实行计划管理。本系统本领域综合性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各级部门召开的业务工作会议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
2.控制规模规格
严控参会人员范围、层级,只安排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单位参加,不搞层层陪会。
3.提升质量效率
(1)从严落实开短会、讲短话要求。
(2)主要负责同志讲话或者会议主报告不超过1小时,
(3)安排分组讨论的会议,会期原则上不超过1天半,其他会议一般安排半天以内。
(4)能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可不集中开会。
三、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方面
1.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
(1)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拟开展的涉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按年度计划执行,原则上每部门不超过1项,同类事项应当合并进行,涉及多部门的应当联合开展。
(2)加大对部门内设机构和行业系统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的统筹力度,未经报备不得开展。
(3)不得打包报计划、执行搞拆分,不得以调研之名行督查检查考核之实,调研结果不得作为考核问责的依据。
(3)不在部门文件、领导讲话等中设定督查检查考核事项。
(4)每年年初、年中,对拟实地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加强统筹调度优化,错开时间和地点。
2.改进方式方法
(1)不把是否开会发文、拍照留痕、制作学习笔记等作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不得工作刚部署就安排督查检查考核。
(2)督查检查考核原则上不召开动员会、反馈会。对督查检查考核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进行反馈,留足整改时间。
(3)压减考核指标,压缩提供材料的文字量,突出考核重点,不层层加码,不“搭车”设置考核内容。
(4)不得随意设置“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不得通过签订承诺书、第三方评估、满意度测评、挂牌督办等方式变相设置考核事项。
(5)不得按月度、季度频繁搞排名通报。不得以通报排名的形式变相进行考核。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
3.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
(1)不得向同一地方反复安排督查检查事项,不得就同一事项层层对同一地方开展督查检查,防止多头重复、集中扎堆。
(2)县及以下单位的所有考核事项合并开展,对县、乡、村的考核分别由市、县、乡统一组织实施,其他单位不单独开展考核。
四、借调干部方面
1.不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
2.严控向市及以上单位借调干部。确需借调的,借调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五、规范政务应用程序管理方面
1.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
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原则上最多运行1个面向基层的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填表报数交材料功能一般不向下延伸到县级。
2.严格建设管理
(1)严格政务应用程序立项审核,并纳入统一技术监管,未经信息化项目审批部门批准,不得新建。
(2)行业系统已建有统一政务应用程序的,应当向地方开放相关权限,推进垂管系统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地方不再重复建设。
3.防止功能异化
(1)不得强制推广下载使用政务应用程序,不得考核通报用户安装使用率,不得强制要求定期登录等。
(2)不得把政务应用程序异化为工作考核日常化、督查检查线上化的主要载体,不得将点赞量、网络投票数、转发量、学习时长等作为考评依据。
六、明晰基层权责方面
1.建立健全职责清单
(1)加强清单动态管理,推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
(2)村(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将村(社区)作为行政执法、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务的责任主体。
2.完善清单外事项准入制度
未经省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不得将未列入清单的职责事项擅自向乡镇(街道)下放或者采取授权、委托等形式变相下放。
3.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
(1)未经省级党委和政府批准,不得要求村级组织设立各类领导小组、委员会、工作站、协会等工作机构并挂牌、配备力量。
(2)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不得要求村(社区)出具缺乏法定依据的证明事项,原则上取消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要求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
4.依法依规确定基层信访工作职责
不得简单以信访数量的多少评价基层信访工作。
七、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方面
1.精简种类数量
(1)大幅减少各种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
(2)市县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以及乡镇(街道)不开展创建示范活动。
(3)不搞创建结果排名。
2.注重创建示范实效
(1)不得脱离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不得搞“运动式”“作秀式”“一阵风”。
(2)不得举债搞创建。
(3)不得收取费用,不得以搞合作、拉赞助等方式变相收取费用。
3.在基层不搞达标活动
不得开展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为对象的达标活动。对现有的达标活动进行清理,已经开展的期满后自行取消。
【小试牛刀】
(单选题)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要持续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若干规定》精神的是:
A.严格控制发文数量,能合并的文件尽量合并,提倡短文短会
B.将每月例会改为季度例会,部分会议采用视频形式召开
C.对基层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减少频率
D.全面取消基层干部考核,避免任何形式的督查检查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强调优化考核方式,而非“全面取消考核”,其核心是减少过度留痕、形式化检查,而非否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ABC项均符合政策原文要求,属于整治形式主义的具体举措。D项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